2008年11月28日 星期五

[讀書心得] 聰明買基金2

作者趙靖宇原為財經新聞的記者,因此從他書中,你可以發現很多不為人知的消息,一些金融機構的話術,看到媒體如何幫腔。雖然我不太認同他書中一些理財觀念,但他提到的一些秘辛,也可以告訴我們這些小散戶,別盲目的跟從,培養自己的能力,為自己的銀兩負責,才是最實在的方法。由於作者為跑國內線新聞的記者,所以講的現象大多為境內基金,至於境外基金異同就留給讀這自己判斷了。
基金名稱不符,文中提到,在網路泡沫化時期,卻有科技基金逆向成長,原因是他持有的傳產股票比例高的嚇人;還有之前很有噱頭的奢華基金(不確定名稱是否正確),持有LV等大廠的股票比例之少,反而是投資在依些代工廠上面。因此你該注意你所投資的基金持股,是否符合你的預期,或者是假藉基金的名義,對特定股票進行操作,這樣對投資者來說,一定不會是件好事。
掛名基金經理人,不難發現,其實很多經理人操作許多檔基金,不過仔細想想,一檔基金就有許多財報、許多線圖須要去研究,要同時操控這麼多檔基金,難度真的很高,因此,什麼基金經理人的金鑽獎阿,參考參考就好,因為通常好的基金,背後一定擁有一個好的團隊,如果僅僅追隨基金經理人,換了一檔新基金,一定會有好的表現嗎?
組合基金自肥,所謂的基金,就是你花錢去請專家管理一堆股票、債卷等等的,而所謂的組合基金,其投資標的就是一堆基金。這裡我先跟各位提一些組合基金的問題,大家都知道申購基金需要手續費,而買股票也是需要手續費的,那基金買基金,是要收取兩項手續費,一是基金申購股票時的手續費,二是組合基金申購基金的手續費,再者你自己申購基金時又要申購手續費,這是很不划算的。組合基金的確可以再將風險降低,但卻產生其他的風險,連動關係大,我覺得這樣的衍生性產品已經有點複雜了,另外一點,內扣的手續費可能會將報酬攤平,所以在購買組合基金時,可能要更審慎的考慮。而且就像開頭所講的,組合基金通常都會將自家的基金列入標的,這之間所可能產生的問題,就沒這麼簡單了。
作帳問題,文中提到,可能在年底會有作帳行情,因為年底可能要衝個本年度績效排名等情況,所以會互相拉抬股價,幫助基金績效往上提升,所以在這段期間,見好買進,很有可能當了冤大頭。
基金公司的行銷,這就厲害了,很多基金就是可以讓一堆不知所以然的投資者灑大錢投資。基金公司的行銷人員,會幫銀行理專進行教育訓練,教他們一些銷售技巧以及話術,或者花點錢請一些理財專家幫貴公司說點好話,或者在媒體上放出一些消息,有沒有覺得很恐怖阿?呵,這也不難發現,為什麼連動債這麼複雜的東西,卻可害死一堆平凡的老百姓。原來,雷曼保本連動債其實一點也不保本阿!
配息問題,其實很多人喜歡買債券基金的原因,不外乎他會配息,而且理專常常有個好用的話術;買債券基金,每個月的配息比定存還高呢!聽得連我都心動了,但重點是會不會賺了利率卻賠了本金?雖然我還沒仔細去研究債券與債券基金,但就我所知,基金如果穩定配息未必是好事,因為,當基金下跌時,如果還需配息給投資者,勢必將基金的資產轉換為現金,再配給投資者,如此一來可能有促使基金淨值往下掉,如果周而復始,對於一檔基金,並非好事。
最後,文中有一個部份我不是很贊同,他推從主動管理型的基金,雖然投資各有各的想法,但,僅依績效作為理由,卻有很大的問題。雖說指數型基金是貼著指數漲跌,多頭時不會漲比較多,但空頭時也不會跌的比較多,完全跟隨指數波動。基本上,就我看了一些統計資料(不好意思這裡沒辦法引經據典,有勞各位自行查詢),將時間拉長,主動管理型的基金,績效很少能超越指數,Why?因為市場的變數很大,很難以預測,雖然有多的工具、數據能做為參考依據,但其實也不過是提高預測的機率,並沒有百分之百命中的,不然,基金經理人早就不當經理人了;套一句好像是牛頓說的話:「我能預測好幾千里外行星運行的軌跡,卻沒辦法預測一群人的瘋狂行為」(如有錯誤煩請糾正)。其實很多金融商品都只是一些預期心理,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-- 房價,為什麼靠近捷運會漲,因為人們認為交通方便,勢必會有很多人有這樣的需求,因此房價漲了,也不過是一種自由市場機制的過程。男女朋友都很難猜中對方在想什麼了,那我們要猜中一堆人的想法何其容易。因此,主動管理型的基金,如果以猜對或猜中各佔一半比例,長期也不過對錯打平,如此一來也只是貼近指數,但問題是,主動型基金在經理人猜測行情時,進行買賣就多了一筆手續費,如果猜對還好,猜錯勢必又要進行修正,如此來回就相差兩次手續費了,這些都會反映在績效裡。當然,主動型基金,是很有機會讓投資者多賺一些,但我還是強調,獲利伴隨風險,請通盤考慮。

沒有留言: